矛盾的大家-周作人

今天課堂上講的是有關大家周作人的散文.
看了他的幾篇散文後,覺得此人的文筆非常俐落、大膽.
像前期的作品「祖先崇拜」就顯示出他當時對於社會的不滿,卻也不顧及可能會遭受的批評與諷刺.
這篇文章所指的是中國人民過分迷信地崇拜祖先,卻忘了我們不能老是往後看,而應該繼續往前走.
這一點我很認同.
不過重點是,他能夠在當時就有那麼前衛的思想哲學,很是不容易.
試想,在八十年後的今天,人們還是擺脫不了迷信的風氣.而且目前也幾乎沒有人敢站出來批評信仰這種東西了.
可能是因為當時受了文學改革的影響,但由此看出他的敢作敢言.
更讓我驚訝的是,他竟然是魯迅的親弟弟.兩兄弟對於現在的文學哲理有相當大的貢獻,難得.
雖然他後來在世界大戰時選擇了當漢奸而投考了日本人,經過審查他的處境以及生活背景,卻也別無選擇的餘地.
後期的作品裡,他慢慢的表現出「與世無爭」的心理狀態.我覺得應該是看透了很多事而造成的.
有誰能夠在叛國後、離婚後、兒子因為自己叛變而自殺後,而依然士氣昂然?
可是,在他的散漫的散文裡面,我們幾乎能夠看到另一邊的周作人.
他談天、談地、談天氣,優雅地欣賞週遭的事物,漫無目的地談論有的沒的.
但如果仔細看他的文章,你會發現其實每篇散文背後都蘊藏了某種涵義;某件他想傳達的訊息.
像在「初戀」作品裡,他就表現出男女應當平等的價值觀.同時也大膽討論隱私,還有男歡女愛之態.
在「談酒」裡面,他就把我們處事的態度放入自己想談論的題目.
雖然談的是酒,到文章結束之前,你會發現原來他真正想說的是不是在於酒本身,而是「喝酒的定義」.
利用這種觀念引起人們對每一件事情所了解的、背後真正的定義.
是「享受過程」?還是其他?
他的後期作品很喜歡讓人思考,也不像前期那麼直接了當.
因此他不喜歡亂下定論,而採用「也許」、「彷彿」來結束文章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