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论:张君默《玉玦》

HC 110 Literature in Taiwan and Hong Kong 台湾与香港文学

 

作业二:讨论故事中关于香港社会的种种现象。

 

文本:张君默《玉玦》

 

日期:2006328日星期二

 

玉器早在四千至六千多年前便已经盛行,而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,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,索有‘玉石之国’的美誉。因此,玉,便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。张君默用了玉器中的玉玦来叙述这篇小说,而文中对玉器的解释并不马虎,隐隐透露了对玉器的热诚。这似乎有着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,以及表示香港与中国大陆的一种文化的联系。或许通过这样的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,香港人民才能肯定自己的身份、一个明确的民族地位。

 

但据文中的佝偻老人所言,玉玦原来是环之缺者。在古代玉玦有断绝之意。那时被放逐到边远地方去的臣子,若是“赐环则还,赐玦则绝”。由此可见,张君默似乎是在比喻香港是被中国放逐在边疆的臣子,迟迟等待着国家能给予香港一个‘赦免’的金牌。故事透过了佝偻老人和阿秀,把‘君主’的决定,从中国传到了‘我’的手中。这样的安排,是否意味着作者已经对回归而感绝望了呢?这反映了当时香港社会一些人民因身份不明而感困惑、却又满足于现今繁荣社会的矛盾意识形态。

 

张君默也通过玉玦背后的故事,去探讨一些香港现实的社会问题。由于经济迅速地增长,贫富悬殊的趋势越发明显。像佝偻老人这样孤独的老人比比皆是。就拿他的瞎眼老同乡来说,他的子女长大后到城市去做事,便任由父亲一个人在鸡场的老屋中自生自灭。势利、繁忙和紧张的城市生活不但剥夺了人们的时间,也同时酝酿出了卑微的人性。奉养父母的观念在许多城市人的理性中已经不再重要。这些老人唯能活在阴暗的角落里,互相安抚、依靠。

 

文中还凸显了当时大陆人民对于香港的繁华社会的渴望。在佝偻老人看见被捆绑在鸡场的阿秀时,思忖“准又是一个从内地偷渡过来的单身女人”,而当那个奸污阿秀的中年汉子在海滩看见她时,也“并不感到意外”。从这几点可以发现,当时偷渡似乎是一件很频繁的事件。中国经济的停滞不前,使得许多内地人对香港的花花世界深感好奇,但却不知繁华城市的背后是一个更大的圈套。

 

最后,佝偻老人还提及了老街坊老六的儿子因为“这年头,香港的年轻女人都自食其力”而找不到“过埠新娘”。这里表现了当时香港的女已经开始自力更生,不再局限于封建的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的家庭定义。其文中,阿秀最后放弃了自我意识的决定权,答应佝偻老人那门婚事。这里,阿秀的行为代表了内地女性家庭观念,似乎与当时的香港女性家庭观有着强烈的对比。